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经自主申报、逐级遴选、专家评审,中心万明钢教授团队“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教育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而设立的国家级团队建设工程。该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推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团队负责人万明钢教授30多年深耕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等国家级荣誉,长期参与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团队共有成员2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6人,博导23人、硕导26人。团队现有9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项目,5人获评甘肃省教学名师,4人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奖励计划,累计70余人次获省部级表彰。这些高层次人才和荣誉充分展现了团队成员扎根边疆民族地区、躬耕教育事业、践行师德师风的优良传统,营造出“以高尚情怀感召学生,以专业精神立德树人”的育人生态,充分体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政治素养和师德风范。团队先后为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和内蒙古等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部分已成长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骨干力量。
团队近年来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边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统编教材推行使用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育技术赋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政策研究等领域,构建起彰显中国特色和区域特点的教育研究体系,研究成果持续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与路径指导,为持续服务国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团队始终坚持立足边疆、服务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与学术专长,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服务。持续17年跟进本科生赴新疆阿克苏开展支教、藏区学前教育支教行动研究;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教育部各类专项教师培训任务,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超过1万人次,逐步构建起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教师能力持续提升的支持机制与常态化路径。依托中心2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研究基地”,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围绕区域教育发展瓶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交的35份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多个部门采纳,为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制定与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心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持续深化“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