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心研究人员刘旭东教授在高水平期刊《教育研究》上发表了题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实践变革中推动教育空间生产”的学术论文,立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空间生产的互动逻辑。
文章指出,构建开放、灵活、多样化、有选择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在教育实践变革的驱动和引领下,锚定教育强国远景目标,不断强化教育的社会职能,持续推动教育空间生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级教育需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强国建设的推进,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使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随着强国建设不断驱动教育更好地发挥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为教育空间生产提供了价值观照和可能。作者认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回归教育原点作为教育空间生产的价值选择,关注身体在教育空间生产中的重要功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教育空间生产创造条件,在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中充分彰显教育空间生产之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价值。当前,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面临各类教育资源单向、乏力与弱势困境。如何以协同教育机制为保障,把各种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汇聚为一个整体,形成“全社会教育空间”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该论文是刘旭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化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4JD710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