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鉴,在第一报告厅以“创新与对话:教育研究的观念生成与意义追寻”为主题,分别围绕“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理论体系构建、“课堂志”方法论体系构建,与中心100余名师生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畅谈教育创生问题。
王鉴教授从成果表述、内涵、研究方法、理论本质、学术原创及意义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课堂志”的研究理念。课堂志研究是教学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之中,直面研究的现象,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全面描述课堂中的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的现象,探寻其发展规律的,常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访谈、生描、解释。并就学生提出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如何去研究自己的课堂”的问题,王鉴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研究课堂是一种主位研究,相对于客位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更好的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教师应掌握相关的知识,追求“教研结合”,积极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孙杰远教授阐释了“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教育研究理念,认为“共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样态,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强调共生视域下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与相融。并就“教育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将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的回应中,孙杰远教授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就是在追求共生,追求各国家各民族的相互扶持和共荣共辱,而教育领域对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研究者应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