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钢:从少数民族教育视角看供给侧改革

发布者:张善鑫发布时间:2016-05-08浏览次数:578

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多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两会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教育领域的事。谈起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立刻想到的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好像是一个筐,教育的所有难题装进这个筐里就迎刃而解了。

当我们大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真的不能忘了,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还有很多边远的民族地区,我们还没有满足基本的、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供给。中国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还在那里,应该回到起点来思考,而不是绕圈子,不断地改提法。

从少数民族教育的视角来看,首先应该清楚谁是教育“供给侧”,谁是教育“需求侧”。供给侧是教育的供给方,政府、教育管理者、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教师和学校,他们为需求方提供教育资源。需求方是学生,当然家长也可看作是间接的教育需求方。谁是教育供给侧的主体,谁就应该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承担主体责任。

在讨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表态、发言的大都是政府官员、校长、教师和学者们,大家都赞同教育的难题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冰。好像教育供给侧是在说别人,和发言者自身没有关系,似乎强调一下改革供给侧结构的重要性就找到了解决教育难题的路径。实际上,教育供给侧的主体、教育资源的提供者,首先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为什么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供给侧?因为相对于教育的需求侧来说,供给侧处于强势地位。供给侧不仅掌握教育资源,而且有资源的配置权。供给侧是通过教育政策、学校条件配置、教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来实现教育供给的。供给侧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供给,需求侧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们甚至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发达地区,城市里的孩子和家长会抱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巨大的择校压力。城市里有钱人家可以用脚投票,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这和国内游客到韩国和日本购买化妆品、马桶盖是一个道理,供给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而作为需求侧,所有的教育供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来讲都是唯一的,供给什么样的教育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中最突出的理科学习困难问题、双语教育问题、师资队伍质量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结构扭曲问题,等等,根本原因都来自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

少数民族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是,当下最迫切的是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教育资源。教育的供给侧要放下身段,理解他们的文化、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学习的特殊困难。

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调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为部分教育需求侧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为那些贫困、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雪中送炭。改革教育供给侧结构,应该从改革教育供给侧主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