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创新计划推动西北边疆稳定发展的提案

发布者:张善鑫发布时间:2015-12-16浏览次数:586

关于实施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创新计划推动西北边疆稳定发展的提案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一、创新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西北多民族地区地处连接中亚、西亚、南亚的战略要冲,是古丝绸之路穿越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跨境地带,自汉唐以来我国历代王朝都把西北多民族地区作为安邦定国的战略屏障加以悉心经营和强化统御。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西北多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到西北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新时期中央高度重视西北多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四个认同”:即“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的“三个意识”,即“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决西北边疆稳定发展矛盾问题的核心在中华文化认同、根本在民族教育发展、关键在民族人才培养,抓手在民族双语教育。消除“三股势力”影响,根除影响西北多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文化根源,发挥双语教育“人文化成”的潜移默化功效,是促进该地区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和长远战略。增进文化理解与国家认同最有效的手段是推行双语教育。近年来境外组织与分裂势力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收购汉文教材与课外读物,免费发放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思想反动的少语读物和音像制品,已将双语教育及双语读物作为争夺接班人的主要手段。双语教育是西北多民族地区政治安定的稳定器,文化认同的沟通桥,民族和谐的溶血剂,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当前,稳定发展西北边疆,迫切需要将西北多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双语教育作为民族团结之基、民族进步之源的战略支撑地位。

        但是,截至目前我国西北多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维汉”双语教育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双语教育问题成为长期制约西北多民族地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为:双语教育体制机制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弊端;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理念滞后、质量不高;双语教育模式单一、创新不够;双语教育资源短缺、整合不够;双语教育研究力量分散、协同研究少、成果转化率低;双语教学实践探究欠缺,功能实验区建设不足;双语教育在推进西北多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方面的整体效能发挥不足。

         正视双语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着力推进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体制机制等改革创新计划,全面创新和改进双语教育,既是促进西北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维护西北多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国家战略急需。

         二、实施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创新计划的可行性

         应对西北边疆稳定发展与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新要求,在国家民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打破双语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地区壁垒,由西北师范大学为牵头,组建以西北多民族地区(甘、青、宁、新四省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学及其他社会机构多方联合的“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联盟”,形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方联动”的双语教育创新驱动新机制,不仅迫切而且可行。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双语教育创新工作,为建立双语教育联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要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李克强总理也指出:“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帮助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最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搞好双语教育。”由此可见,国家已将双语教育作为解决民族社会诸多问题的战略首选。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建立双语教育联盟创造了较好的地区环境。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推进,整个西北地区的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整体化、一体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要素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类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优势互补、多方合作已成为西北多民族地区推进双语教育的重要共识,集中各方力量、以双语教育联盟方式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

         第三,“国家智库计划”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建立双语教育联盟搭建了新的国家战略支撑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据此精神,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西北民族地区调研时专门强调要尽快建设双语教育国家智库,更好地服务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组建双语教育联盟就是要发挥专业化智库对双语教育的高端引领作用,有效克服双语教育活动中分散封闭、各自为阵等“碎片化”问题和“孤岛”现象,形成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的新体系。

         第四,组建“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联盟”,推进双语教育改革创新,已有前期的良好工作基础。首先,自教育部198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藏藏族师资培训中心”以来,学校以西北地区五省区和西藏地方政府和社会需求为主导,联合新疆师范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养工作和“送培进疆”、“送培进藏”等多类型的双语师资培训活动,在联合培养培训双语师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西北师范大学已经与西北四省区地方政府建立了10多个民族教育实验基地,初步建立了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再次,2004年教育部又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了“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在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实施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创新计划的具体建议

         1、组建“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联盟”

         由西北师范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以西北多民族地区(甘、青、宁、新四省区)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中小学及其他社会机构多方联合的“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联盟”,汇聚的本地区双语教育创新资源要素,形成高水平的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共同体。“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联盟”下设双语教育研究院、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双语教育实验区建设推广协调中心、双语教育数字资源库和情报资料中心、双语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中心、双语教育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等机构。以联盟成员单位定期会议形式共同确立双语教育的各项创新计划和多方联动实施任务。

         2、实施“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创新工程”

         国家设立“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创新工程”项目,着力开展以下“计划”:一是实施西北少数民族紧缺双语师资免费培养培训计划。力争将双语教育师资纳入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行免费培养培训,培养培训“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民汉兼通”的高质量高水平双语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实施西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系列课程、教材开发计划。将原有的乡土教材整合提升,按照中华文化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思想内容融入少数民族双语教材之中,强化双语教育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国家认同、公民认同教育功能。开发建设系列多媒体双语教材,建成双语教育教材配送中心,实行双语教材免费配送制度;三是实施双语教育实验区建设计划。根据双语教育的特殊性,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不同类别的双语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以实验研究的方式探索和形成能普遍推广的双语教育有效模式。着力探索建立一种多民族融合、多民族接触的双语教育实验区,从纵向上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统筹起来,从横向上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等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改革创新实验区;四是实施双语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建立国家民族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双语教育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库,形成集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在线直播和课堂现场教学于一体的e-双语教育支持系统,对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提供永久、开放、便捷的高层次专家支持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五是实施双语教育国际交流计划。以全球化的视野,加强双语教育的国家对话与合作,提升西北多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应对国际社会对我国双语教育方面提出的各种“杂音”,促进西北多民族双语教育新体系的形成。

         3.成立国家双语教育研究院

         联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国家民委科技教育司、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西北多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研究机构等,成立国家双语教育研究院。把国家双语教育研究院纳入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综合开展双语教育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双语教育政策,推进双语教育战略实施提供政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