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按照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本基地的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和基地基础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基地的主要工作。一年来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紧紧围绕基地凝练的三个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的开展了研究工作。
1.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以项目带动基地的科研发展。中心目前在研的各类科研项目有: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8项:
分别是王嘉毅教授承担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与“两基”攻坚跟踪研究》项目;万明钢教授承担的《少数民族宗教与现代学校教育发展关系研究》项目;王鉴教授承担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项目;孟凡丽教授承担的《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项目;何波教授承担的《藏区学校双语教学及其政策研究》项目,张学强教授承担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项目,在近日公布的2007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中,中心又获得两项基地重大项目,分别是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金东海教授申报的《西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构建与教育公平研究》和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甘肃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俊宗教授申报的《西北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项目。8项重大项目合计科研经费160万元;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科研经费11万元,分别是胡小鹏教授承担的《元明清时期甘宁青地区民族格局的形成与变迁》项目;杨改学教授承担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民族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和许洁英教授承担的《西北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情绪调查研究》项目。
(3)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研究经费24万元(包括中心配套经费)。分别是芦平生教授承担的《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与民族地区群众性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项目;王嘉毅教授承担的《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杨军副教授承担的青年项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少数民族教育公平》。
(4)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项目4项,研究经费11万元。分别是王鉴教授承担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杨改学教授承担的《西部藏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及应用》项目;安雪慧副教授承担的《西部农村高中学校管理制度与学生学业发展研究》项目;祁进玉副教授承担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特殊政策与援助机制研究》项目。
(5)承担教育部委托项目2项,研究经费75万元。分别是金东海教授承担的教育部财务司委托项目《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研究》,研究经费60万元;王嘉毅教授承担的教育部基教司委托项目《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与监测》,研究经费15万元。
截至2007年底,中心共为以上项目配套科研经费近100万元,在研究费344万元,其中横向项目经费140万元。
2.产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2007年,中心在职科研人员共出版著作6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并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1)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嘉毅教授主持的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与“两基”攻坚跟踪研究》 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与决策》第39期编发,《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刊发,《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转载。
该成果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优化农村教育结构,提供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
该成果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优化农村教育结构,提供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
(2)王嘉毅教授主编的教师专业发展丛书之《课程与教学设计》2007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王鉴教授的专著《课堂研究概论》被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2007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鉴教授入选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胡小鹏教授被列为《中华大典·工业典》的主要编纂人员,主要负责《造纸与印刷及文具分典》的编纂工作。《中华大典·工业典》包括九个分典,搜集资料范围以工业生产为中心,凡工业生产的要素、对象、设施、技术、部类、结构,以及工业发展演进,工业政策、思想、有关人物等均在收编之列。《中华大典》是由国务院批准立项,新闻总署负责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包罗百科、内容广博、学术性强、规模宏大。
二、学术交流
中心在努力搞好基地科研的同时,也积极承办了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中心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2007年,中心主要承办或参与了以下的学术交流活动。
1、精心筹备、组织和总结了“首届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26—29日,以“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际民族教育研究与教育人类学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西北民族教育发展中的文化作用,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会议邀请到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我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国际民族教育与人类学发展、教育人类学教材的编写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学术研讨之后,中心安排与会代表赴甘南夏河县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学术考察。
2、中心人员参加教育基地建设的相关会议,促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5月18日至2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交流座谈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副处长王日春及全国11个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副主任李光华、科研秘书张善鑫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首先对各个重点研究基地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各个基地的管理经验进行了交流。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就明年开始的教育部人文社科新一轮评估工作做了简要介绍;其次他再次强调了目前基地建设中要加强“国家基地”意识、文化安全意识、宣传意识和基地主任意识。10月8-1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会议在京召开,中心主任万明钢教授和学校社会科学处处长张有明教授应邀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着重对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方案》进行了讨论、部署了今后几年基地的评估工作并交流了基地工作经验。会议之后,中心认真学习并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的基地的各项建设措施,加强了基地的建设工作。
3、积极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中心开展高水平的系列学术讲座。
2007年,中心共邀请知名学者来中心开展高水平的讲座10余次。这些知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心兼职研究人员、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白杰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加拿大尼彼星大学(Nipissing University)钟雨田博士(Dr Peter Joong)、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孟立军教授和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科研机构和个人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咨询服务
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就本着为民族教育和西部教育服务的宗旨,力争为当地和西部省区的教育发展献言献策,2007年,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中心积极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工作。
基地建立以来,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向相关的部门提供咨询报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2007年,中心共向各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3份。包括王宗礼教授的《有宗教背景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甘肃省的活动及其影响》;王鉴教授的《略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孙百才副教授、张善鑫助理研究员完成的《西部地区的就业潜力与对策》。有的咨询报告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了一致好评价。其中咨询报告《西部地区的就业潜力与对策》报告,被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第170期以《西部地区的就业潜力与对策》的主题编发,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各省(区、市)党委、人民政府。
2、中心积极为教育项目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继中心2003-2005年承担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之后,2007年中心继续积极承担了数个教育研究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由专职研究人员金东海教授承担的教育部财务司外资处委托项目《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制度研究》、王嘉毅教授承担的教育部基教司委托项目《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与监测》都在实施过程中为国家的教育决策和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效益。受到了项目执行单位和合作研究机构的高度评价。
3、中心组织与香港“活知识立群社”在甘肃省泾川县实施的“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 项目,中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专家咨询并推进各子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学习社区中心”目前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校区(社区)联动”的典型。
2007年主要通过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辅之以项目专家为实验区学校校长与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行动研究,配合农村与城市的校长、教师交流活动,广泛建立多类别的教育实践社团和友好学校,从而将学校转变为“学习型学校”,以提升教育者的素质。通过“社区学习中心”联系各个学校,促进相互协作,以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开展社区教育,从而推动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泾川学习型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培训,组织校长及教师实践社团活动,组织城乡友好学校与伙伴班级活动,开展行动研究或其它教育研究活动,建立“学习型学校社区”区域网络资源平台,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下乡,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及城乡学生交流活动,推动城镇与农村需要的社区教育等12个子项目。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积极为项目的有效实施设计方案,王嘉毅教授,王鉴教授等参与项目的多个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中心兼职研究人员许国辉博士被聘为项目总策划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工作,目前项目有序推进。
四、人才培养
中心在积极做好科研项目的同时,也按照教育部门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了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教育学院原有学位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教育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又在教育学原理专业增开了教育人类学方向,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上新开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方向,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进行培养。截至2007年底,基地共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8人,在读博士生6人,博士后科研人员1人。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
五、基地其他建设工作
1、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类科研管理档案。2007年,基地继续完善了相关的等规章制度,落实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严格规范了基地的科研管理工作。另外通过与各类研究人员签定项目责任书,使所有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的科研项目都达到了合同制管理。在内部科研管理上,建立了科研人员档案、科研项目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和科研经费档案,并按教育部管理办法的要求,形成了规范的报告制度。
2、加强中心资料室建设。今年中心资料室共新购图书500余册。征订各类期刊达120余种,共计图书接近4万余册,有力的支持了中心的各项科研工作。
3、做好中心网页日常维护。中心网页是中心对外交流的窗口,为了及时将基地工作信息对外传播,以达到交流的目的,2007年中心加大了对基地的网页进行了及时更新以及日常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力度,目前中心的网页基本能做到随时更新,及时上传基地新闻和最新研究报告、基地工作简报、基地咨询报告和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
报内部:相关校领导、学校社科处、中心各主任
报 送:教育部社政司、教育部社科委秘书处办公室、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各有关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处,甘肃省财政厅办公室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 2008年1月10日印